<dfn id="nkmhn"><li id="nkmhn"></li></dfn>

<strike id="nkmhn"></strike>
    <th id="nkmhn"><video id="nkmhn"><span id="nkmhn"></span></video></th>
    <big id="nkmhn"><nobr id="nkmhn"></nobr></big>
    
    
    <big id="nkmhn"></big>

      1. <big id="nkmhn"><em id="nkmhn"></em></big>
      2. <source id="nkmhn"></source>
        <strike id="nkmhn"></strike>

        首頁 中國改革論壇網 論壇網-專家觀點 遲福林

        遲福林:以貿易結構轉型推動建設貿易強國

        時間:2023-02-22 09:42 來源:新浪財經

        2月21日下午,由同濟大學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北京代表處承辦、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與貿易強國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相關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企業以及媒體代表近70余位參加研討。與會嘉賓圍繞“制度型開放與貿易強國建設”、“服務貿易高水平開放與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貿港與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建言獻策。

        以下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的主要發言:

        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離不開世界;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全球經濟再平衡,世界離不開中國。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多種全球性多重危機疊加的嚴峻挑戰,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自身的重大課題,也是全球關注的重大課題。在這個進程中,高質量發展對貿易結構轉型提出新的需求。如何以貿易結構轉型推動建設貿易強國,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的重大任務之一。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以“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與貿易強國建設”為主題的研討會,就高水平開放、貿易強國等涉及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是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自覺行動,我相信將對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不久前,中改院推出了以《結構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門檻》為主題的改革年度報告,后天將在京召開新書發布會?!督Y構轉型》這本書由總論和八章組成。第1-6章分析產業結構轉型、科技結構轉型、消費結構轉型、城鄉結構轉型、能源結構轉型、貿易結構轉型涉及的重大問題;第7章提出以結構轉型為主線的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第8章提出以高水平開放推動結構轉型的主要建議。貿易結構轉型是本書的重點之一,服務貿易也是中改院研究的重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在此,我以“以貿易結構轉型推動建設貿易強國”為題,提出以下幾個觀點和各位探討。

        一、我國貿易結構轉型升級仍有巨大空間,關鍵是加快釋放服務貿易潛力

        1.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和占比提升空間較大。在產業結構變革與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雙重推動下,如果高水平開放相關舉措能夠進一步推進和落實,預計到2025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占外貿總額的比重達到20%左右。服務貿易由此將在我國貿易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國服務”競爭力也將不斷增強,成為我國應對大變局的重要底氣。

        2.我國服務貿易內部結構優化仍有較大空間。在服務貿易內部結構中,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占比達到41.92%,預計到2025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占比有望達到50%以上。應當說,盡管過去三年我國服務貿易受到疫情較為嚴重的沖擊,但服務貿易結構轉型升級的趨勢并未改變。

        3.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例如,盡快出臺并實行全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爭取到2025年,數字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由目前的50%左右提升至60%以上,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率先實施與CPTPP服務貿易開放水平基本相近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加快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

        二、穩步擴大服務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貿易結構轉型的動力

        1.推動服務領域制度型開放。從現實情況看,我國制度性變革與制度型開放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特點明顯;擴大開放的重點由邊境外向邊境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層面延伸的趨勢明顯。開放與改革直接融合成為新發展階段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鮮明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放是最大的改革。為此,需要加快深化服務領域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流動型開放,突出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建設,并在對接國際經貿規則中倒逼全面深化改革。

        2.推動服務業市場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需要加快服務業市場的高水平開放。

        ——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限制,建立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

        ——完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配套管理措施,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強化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法律效力。

        ——全面清理各類影響公平競爭的“隱性壁壘”。比如,全面清理不合理審批事項,盡快制定與準入負面清單相配套的審批清單,開展負面清單外無審批試點。

        3.推動服務領域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對接。這已經成為制度型開放的迫切任務。

        ——盡快分類推進服務業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對接。率先在醫療健康領域引入發達國家管理、標準。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對接。

        ——適應加入DEPA的需求,穩步推進數字領域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對接。

        ——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抓住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時間窗口期,在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協定中傳統議題基礎上,加大新興議題的探索試驗,以此實現制度型開放的重要突破,并在引領全球經貿規則重構中贏得主動。

        三、務實推進RCEP進程,拓寬貿易結構轉型空間

        1.抓住RCEP這個大市場。以東盟為主導的RCEP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重大抓手。RCEP正式生效以來,已經釋放出相應的紅利。2022年,我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12.95萬億元,增長7.5%,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30.8%,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速超過兩位數的達到了8個,其中對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緬甸、柬埔寨、老撾進出口增速均超過了20%。2022年韓日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22.1%和26.6%,投資促進效應初步顯現。為此,亞洲開發銀行將東南亞地區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由5.1%上調至5.5%。未來幾年,以RCEP為抓手,與其他成員國合力建設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是我國推動高水平開放的重中之重。

        2.推動自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RCEP與中國的服務貿易空間巨大。以東盟為例,RCEP生效前的2021年,中國與東盟服務進出口超過67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在RCEP協議的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在入世100個部門開放承諾基礎上,新增了研發、管理咨詢、制造業相關服務、空運等22個部門的開放承諾,并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筑、海運等37個部門的承諾水平;同時承諾在6年內把服務貿易正面清單轉為負面清單。加快落實這些條款,將把中國巨大的服務需求與RCEP的服務貿易市場對接起來,推動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3.加快落實RCEP條款及相關承諾。中國主動推進相關條款及承諾,不僅有利于加快貿易結構轉型,而且有利于推動RCEP全面實施與不斷升級。比如,落實RCEP開放承諾和規則,主動擴大以東盟為重點的RCEP成員國進口;主動提議RCEP原產地規則談判,實現原產地規則向完全累積提升;發揮中日韓的重要作用,在RCEP框架下爭取實現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重要突破;加快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建設,進一步拓展零關稅覆蓋范圍,盡快實現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突破。

        首頁
        相關
        頂部